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Exhibitions

獻給飄落的蒸發:洪誼庭個展 Fading, Falling, Forming, Flowering - 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Image
獻給飄落的蒸發:洪誼庭個展 從離開海洋的浪花,到與萬物相融的雨滴,這些終將蒸發的水氣,最終,會綻放出什麼樣的質地? 這次個展《獻給飄落的蒸發》以印刷品為創作媒體,將版印的概念和方法,作為感知時間的途徑。 當版印、時間和水氣,離開母版、標準化和歸屬之後,經歷了失色、墜落、模糊,並與世界相融,我才發現:完整,其實就是當下的狀態。於是,我透過「對位再對位」的過程,漸漸地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內在的質地。 (此時,一切的一切,經歷了印刷、絞碎、形變,又回到最初的模樣。這樣的存在,如同水氣,無須化作形體,就已在場;也如同一場心理的氣候,無須言語,卻感知得到。 或許,獻給飄落的蒸發,是時光留下的回應,也是一場關於可見與不可見之間,重新編碼的練習。) Fading, Falling, Forming, Flowering - 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From the sea foam that leaves the ocean, to raindrops that merge with all living things—what kind of texture will these evaporating traces of water ultimately unfold into? ‘Fading, Falling, Forming, Flowering’, takes prints as an essential medium, to look at printmak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as a way of sensing time. When printmaking, time, and vapor detach from the matrix, from standardization and belonging—after experiencing fading, falling, and blurring, and eventually merging with the world—I realized: wholeness is simply the state of the present. Through the ongoing process of “alignment and realign...

雪兒是珍珠:洪誼庭個展 Shell will be Pearly - 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2024

Image
雪兒是珍珠:洪誼庭個展 也許,不只有作為時間的日月星辰,以過去的模樣關照我們;過去的總總,也如同此刻的星空,在遙遠而有時差的錯位中,閃爍著生活的縫隙。 這次個展《雪兒是珍珠》( 2024 )主要以上次個展《沙漏裡的綠洲》( 2022 )為母版,延續「以時間做時間」的方法,透過「引用」的概念,將「大量複製作為永恆的另一種面向」持續再製,並藉由兩次個展,在不同時空中的相互對位,呈現「不重複的循環」。 我選擇以「印刷品」為創作媒體,也將「攝影」視作版印媒介的擴充;並試圖翻轉「作為載體的媒材」為訊息本身,再透過「複製技術」的轉變,擴張思考的維度。 展出的四組作品,分別以陽光、空氣、水和幻象為對應,它們是存在的必需品,也是展覽成形的條件;在變化、縮放、迴圈和轉寫的形式中,重新感知時間的質地,也期望在經驗時間的空間裡,發現如海洋的腹語:雪兒是珍珠,雪也是珍珠。 Shell will be Pearly - 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Perhaps, not only do the sun, moon, and stars serve as timekeepers in their past forms; but everything that comes through, like the current starry sky, flickers in the distant and time-shifted misalignment, revealing the gaps of life. This solo exhibition "Shell will be Pearly" (2024)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exhibition "Oasis in-between the Hourglass" (2022), continuing the approach of "making time out of tim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quoting," it continues to reproduce "mass duplication as another aspe...

HEMLINGBY3: platform Group Exhibition, 2023

Image
沙、漏:棋局 Hourglass: Game 2023 Newspaper, calendar / site-specific installation @Carp Gallery  100×120×60 cm, dimensions variable, photo by LEE Yi-Peng 報紙、年曆 / 鯉魚藝廊 現地裝置 / 尺寸依場地而定 Day7 Day 21 沙、漏:對弈 Hourglass: Play 2023 Newspaper, calendar, photographic paper / site-specific installation @Taipei Artist Village  122×102×40 cm, dimensions variable 報紙、年曆、相紙 / 台北國際藝術村 現地裝置 / 尺寸依場地而定 ●○ 我延用聯展展名的句型: HEMLINGBY3: platform ,也延續去年個展的作品《沙、漏》,分別在台中展出《沙、漏:棋局》( Hourglass: Game )、在台北展出《沙、漏:對弈》( Hourglass: Play )兩件「互相抄襲」的作品。 從 platform (平台)的概念延伸,作為名詞的 “Game” (棋局)是復盤了舊作的形式,重新懸置於藝廊的樓梯轉角;作為動詞的 “Play” (對弈)則把舊作的「網子」,從「年曆」置換成「還沒有顯影的相紙」,讓作品對弈的對象除了時間、重力與溼氣,還加速了曝光的過程。因此,懸置於藝術村的作品,是一件從製作開始就已經受迫於光線的需要,而不得不參與變化的新作。最後,「時間感」是我始終不變的「棋子」,也是我的創作關注,而所有的作品都還是以「版畫概念」為基礎的創作。 I adopted the sentence structure from the title of the joint exhibition: HEMLINGBY3: platform , and continued the work from my solo exhibition last year, Hourglass . The two works, Hourglass: Game exhibited in Taichung and Hourglass: Play in T...

沙漏裡的綠洲:洪誼庭個展 Oasis In-between The Hourglass—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2022

Image
沙漏裡的綠洲:洪誼庭個展 這次個展「沙漏裡的綠洲」主要以「印刷品」為創作媒體,透過版印的方法和概念作為觀看時間的途徑。 用來記錄時間的日曆、月曆、年曆,其實是一面天空的地圖,是站在人類視角觀看天體運行的軌跡,並藉由數學語言來呈現一種變化的表現形式 ; 所以把太陽、月亮與地球之間的關係作為時間,其實是詩意的表達,是與人類相比,更接近永恆的存在。   於是,我開始尋找各種趨近於永恆的東西,試圖呈現時間的其他可能性;但卻是以最講求速度、最稍縱即逝的印刷品來呈現,對我來說,印刷追求「大量複製」的特點,是永恆的另一種面向。 在向外尋找時間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人類觀看的侷限,轉而向內尋找屬於自己的時間感,這樣的追尋如同在沙漏裡尋找一片綠洲,在這或輕或重,或得或失,或明或暗之間,創造另一種經驗時間的方法,也許,那片綠洲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仍希望在追尋的路上,你我都在。   Oasis In-between The Hourglass—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In this solo exhibition: Oasis In-between The Hourglass, "print" is the main creative medium, and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it act as the approaches to view time. Calendars we use to record time are actually a map of the sky; it is a way to stand in human perspective to observe the trajectory of the celestial bodies and to present a form of changes through mathematical language. To se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earth as time, is actually a poetic expression. Comparing to human beings, they are closer to eternity. Th...

肉身的失形及其越渡 WHAAAAAT'S STUDIO OPENING Group Exhibition, 2020

Image
肉身的失形及其越渡 視盟獲邀參加2020「 WHAAAAAT'S STUDIO OPENING 台灣當代島嶼連線藝術博覽會 」,將展出四位年輕藝術家張伯豪、徐夢涵、洪誼庭、江宜瑾的精選作品。 以金屬為主要創作媒材的張伯豪,作品中「去頭」形象的人物為藝術家一直以來嘗試發展的創作語彙。藉由顛覆第一人稱視角,將我們看不見自己頭部的狀況,轉化為第三視角的觀看——一個失去頭部卻仍站著的人,兩者間的轉換意味著不斷重疊審視著自己,藉此來回辯證「我」與存在的關係,試圖在自我認同間尋覓框架外的可能。 徐夢涵此次展出多件平面繪畫作品,藝術家將個人因身體疼痛而產生的細微情感變化,轉為書寫紀錄般的繪畫形式。畫面中的肉身與物件,隱喻著生命歷程的遞嬗,並細細體會其中的孤寂與憂傷,展現私密的身體與存在特質。整體富有詩意的創作,寓意著人們衝撞生命的同時,也要接納其中的完美與不完美。 洪誼庭的作品除以絹印版畫製作外,經常有意的挪用生活中常見的印刷形式,諸如月曆、金紙等,呈現藝術家對於世代文化的個人觀察,並引用其中的符號與象徵。而作品畫面中的人物似是在演譯特定所指,以詼諧的手法解構日常約定成俗的事物,卻又同時詮釋著某種秩序的建立,對著體制拋出一道道的提問。 經常以複合媒材表現生活周遭事物的江宜瑾,截取對人事物的個人體悟,使用現成物或以翻製、手捏的陶塊與結構組合作品,藉由不穩定的支撐與危險的狀態,突顯物體本身的存在與視覺上的張力。其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對生命經驗的連結與轉譯,重新建構「感受」的存在並延伸、展現其形貌。 四位藝術家此次展出之作品,除了展現各自對日常的細膩觀察外,亦隱約流露著個人生命經驗與情感交織的綿密。透過對「身體」的換形與變異,表現了因自我認同、創傷或是循規而產生來自外部對肉身的設限,均在藝術創作與展示的過程中,獲得了越渡固有機制的可能。 WHAAAAAT'S STUDIO OPENING 「 台灣當代島嶼連線藝術博覽會 」 有別於一般制式化的藝術博覽會,突破傳統,跳脫框架,邀請全世界的藝術家來台展出,打造一個讓大家可以自然交流,藝術更貼近生活,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創新充滿活力的嘉年華會。 時間: 2020.1.17- 19  地點: 南港老爺行旅 18-20F 合作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AVAT) 展出作品:  城市標本 、 無從選擇  photo f...

知識、獸跡與道路 Art Taipei:Knowledge, Animal Tracks, and Paths Group Exhibition, 2018

Image
2018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知識、獸跡與道路 策展人|簡子傑 藝術家|劉秋兒、李旭彬、吳思嶔、戴宛蓁、洪誼庭、劉文琪 當印刷術為知識平權創造出條件,藝術也從黝暗的宮廷深處獲得公共性的光亮,但相較於平權導致的除魅,藝術卻讓人覺得它仍試圖保有神秘,這種神秘感有時不過是為了一些極為基本的事物。 基本一如起源,例如在〈說文解字序〉中,許慎曾以「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這段話,來說明華語文字的起源,這種起源觀與差異的發現不無關聯——文字原是為了區分山林鳥獸足跡的媒介,這也是象形文字基於圖像相似性的感性根源,然而,當人從痕跡學會了辨別不同物種進而發明文字,可以想見,他們也將沿著這些痕跡繼續追尋鳥獸的移動路徑,在許慎的句子中,「迒」字既有鳥獸足跡之意,也意指著道路,一條基於差異的道路——在這個時代,文字只專屬於極少數的一群人,文字仍緊緊跟隨著它的對象,知識意味著進入充滿神靈的自然的路徑,而非體現了人類與自然間的工具化關係。 到了印刷術與出版的年代,文字卻更多的是以差異關聯於另外一個字,一本書,先是區別於另一本,這個作者正是基於不同於其他作者而獲得身份,知識如今成為自己的道路,文字游離成為自身的載具,就如同藝術在今天仍被緬懷的自主性想像,這卻也是一個讓自然透過知識轉化為材料的時代,當印刷術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讀者,他們當時仍不清楚自己的名字正是民族主義。 但藝術擁有的不過是在這個失去對象的世界中一點可感可觸的神秘力量:有一群藝術家,在鳥獸絕跡以前駐足在這些痕跡旁,努力感受它們未被分化為文字前的樣貌,在獸跡或道路的縫隙中,讓知識偷渡一點神靈或魔力。 合作單位: 視盟於樂讀藝術區策劃之藝術推廣展覽 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 – 世貿1館 公眾展期:2018年10月26–29日 2018 Art Taipei:Knowledge, Animal Tracks, and Paths Curator | JIAN Tzu-Chien Artist | Leo Liu, LEE Sih-Pin, WU Sih-Chin, TAI Wan-Chen, HONG Yi-Ting, LIU Wen-Chi As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ushere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quity, art has...

在水一方:洪誼庭個展 Fireworks 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 HONG Yi-Ting Solo Exhibition, 2017

Image
在水一方  Fireworks 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2017 Earth, wood, lamp, paper, grass, chair @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 土、木、燈、紙、草、椅   (駐村發表的局部紀錄)